提示
当前手机号已注册,绑定会注销该手机号账户,是否继续绑定?

深圳加快住房用地供应,住房体制迎来巨变!

  • 楼事热点
  • 2019-10-12 16:48
  • 10973
  • 责任编辑:深圳事长
10月11日,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《深圳市落实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用地供应的暂行规定》(征求意见稿,以下简称《暂行规定》)意见的通告。

1011日,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《深圳市落实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用地供应的暂行规定》(征求意见稿,以下简称《暂行规定》)意见的通告。

根据《暂行规定》,深圳将构建多主体供给、多渠道保障、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,落实市政府提出的住房供应目标,住房用地供应需落实2035年前筹集建设各类住房170万套的任务,实现市场商品住房和人才住房、安居型商品房、公共租赁住房三类公共住房套数4∶6的供应结构要求。


《暂行规定》透露出的主要信息,其实就是两句:“加快住房用地供应”+“落实住房制度改革”。


政府将全面统筹引导各类住房用地供应,并主要承担出租的公共住房用地供应任务。出售的公共住房用地主要由市场主体供应。


政府将通过以下十一种渠道,来增加用地供应:增加建设用地、盘活存量用地、各类用地配建、公共设施综合开发、未完善征(转)地补偿手续用地、历史遗留未完善出让手续用地、已建的合法用地、机关企事业单位存量用地建设公共住房等。


01

坚持房住不炒,效仿新加坡


深圳楼市改革方案的出台,背后或蕴含着一个耐人寻味的信号:房子是用来住,不是用来炒的,中国楼市正在尝试向“香港模式”说拜拜!


要知道,中国内地房地产长期研究借鉴的老师,就是香港和新加坡。香港和新加坡同为亚洲四小龙,在房地产问题上,却走了一条迥乎不同的路:前者搞预售制、限制住宅用地供应等,后者则搞“居者有其屋”、“有恒产者有恒心”。


新加坡往左,香港往右,最后的结果很明显:新加坡房地产业的起点,其实远不如香港,香港的面积比新加坡大出将近4倍。但是现在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积是15平方米,新加坡的人均居住面积为30平方米,大两倍!


如今的新加坡,年轻人没有住房之忧,也没有贫民窟,更没有鸽子笼、发水屋、房。新加坡为什么能在世界上第一次兑现“居者有其屋”的承诺?因为新加坡的住房体系以公共为主,私宅为辅。


简而言之,就是把房子分为保障房和商品房两大类,保障房由政府主导,属于公共属性,专门面向普通居民;而商品房归于市场,专门服务于有钱人,爱涨多少涨多少,这部分将是政府的收入主要来源。


在这个体系中,政府会维持强有力的存在,也会握有越来越多的可调配资源,不会将住房问题全托于市场自有调剂。


02

住房体制巨变!深圳再挑重担


的确,如果你仔细品味的话,或许可以感知到,今天深圳落实住房制度改革,背后或蕴含着一个更耐人寻味的信号:
为国前驱,探索一条借鉴新加坡经验,具有“中国特色”的住房模式:商品房(市场化,价高者得)、 平价住宅(共有产权房,封闭运行,去投资属性) 、租赁住房(中低端市场,租购同权)、 保障房(低收入群体)。
 


国家已经明确: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。先行示范区,就是要做到先行先试、走在前列、勇当尖兵。


不负众望,时隔二十年,深圳正在挑起全国住房制度改革“探路先锋”的重担。特别是深圳楼市新政中规定的“四成商品房+六成人才房保障房”,可以视为建立长效机制的一个重要探索。


深圳的探索,不仅对深圳楼市影响深远,对全国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,都具有一种探索的意义。


深圳住房体制的巨变,也许不能真正实现“居者有其屋”,但在另外一个层面,它似乎寓意着一个以房产为投资中心的时代就要结束了,一个以奋斗者为本的时代就要来了!


请再次牢牢记住这句话:房子是用来住的,不是用来炒的!
第一时间获取本地地产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,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「楼事深圳」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,直接关注,即可获得最新、最真实的深圳房地产新闻,欢迎在公众号中留言参与最新活动。
楼事专题
所有专题
登录后点评
一键登录:
发表评论
热门评论 0条)
新版
反馈